創業到底會賺到多少錢?小吃創業家必備的3個關鍵財務思維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應該思考你對於創業的財務與獲利目標。

你希望每月收入10萬、20萬,還是更多?還是只是追求一份穩定的收入?這些都是創業前必須清楚的問題。

過去我們曾協助過不同規模的餐飲創業案例:

  • 一位小餐飲老闆投入15萬,月收入(含薪水和獲利)達到12萬。
  • 另一位則投入200萬,每月獲利達到20萬(不含薪水)。

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投資額與獲利呈正比,但餐飲業這類門檻較低的行業,確實能讓你賺到理想的收入。不過,這一切都取決於你自己的財務目標。當你確定了目標後,需要掌握以下三種關鍵的財務思維,以便在創業前預估結果,並將準確性提升到80%以上。

客單價是一間店成敗的關鍵

「來客數x客單價」是個永不變的定律,來客數是我們沒辦法精準預估,但客單價是我們可以較精準預估的數字。

開店,有分成兩種:

  • 常態型消費:價格較低,吸引顧客定期回訪。
  • 目的型消費:依賴行銷廣告,透過廣告能帶來大量顧客與業績提升,但在行銷熱潮過後客流也會逐漸減少。

因此,不同的店型種類,配有不同的價格定價策略,當你訂對了客單價,才有機會讓店屹立不搖的持續獲利。

預測固定成本:開店前的關鍵評估

餐飲小店的固定成本包含了租金、人事…等,是你一開店就必須要付出去的錢,包含你的薪水,每一個種類的餐飲,都有市場常態性的營業額水準及出餐產能,我們可以試著了解市場的同行或互補性行業的狀況,來預測營業額,只要能保守的預測,就能再推導出我們可租的租金範圍及每一種類別人事該有的營業額比例,預測可存活的合理性。

計算物料成本:控制獲利的核心

物料成本,是每個小餐飲品牌最關鍵的要素。曾經,我協助過一個老品牌,他每個餐點的售價約為20-30元,成本高達15-20元,超過60-80%,因為已經開了將近60年的時間,加上知名度的關係,龐大的客人量加上老闆、老闆娘兩人的超額工作量,因此支撐了整間店的獲利,但這樣的辛苦,是二代與年輕人們無法做到的,那也就必須地要把物料成本回調到35-45%,這時候可以漲價、定錨、套組、加購、減量、刪品、換品…等或是選擇價值改造,都是個很重要的方式。

通過掌握這三種關鍵財務思維,你可以在創業前做出更精準的預估,並為你的餐飲事業奠定堅實的財務基礎。


購物車
返回頂端